【3月21日世界睡眠日】睡眠障礙,同樣也會引起神經功能障礙!
發布時間:2022-03-21 已瀏覽::734
2022年3月21日是第22個世界睡眠日,為喚起全民對睡眠重要性的認識,2001年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此項活動的重點在于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2003年中國睡眠研究會把"世界睡眠日" 正式引入中國。

調查數據顯示,超過3億中國人遭受失眠困擾,成年人失眠發生率更高達38.2%。《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84%的“90后”睡不好,是所有受訪群體中睡得最糟的,睡眠時間最短的只有4個小時。中國成人的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6.5小時,遠未達到7-8小時的建議睡眠時間。
失眠或會增加次日30%的焦慮水平!而深度睡眠則能明顯降低機體焦慮水平!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題為“Overanxious and underslept”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失眠會讓機體第二天的焦慮水平上升30%;研究者表示,充足和高質量的睡眠能夠讓人保持冷靜并減少機體壓力水平。

根據美國焦慮癥和抑郁癥協會數據顯示,焦慮癥是美國人群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每年都有大約4000萬人(約占全美人口的18%)遭受焦慮癥的影響。研究者表示,缺乏睡眠會以一種劑量反應的方式來放大機體的焦慮水平,慢性睡眠不足和急性完全睡眠不足常常會顯著增加健康個體機體的焦慮水平;睡眠不足對焦慮影響的進一步證據常常來自于臨床科學研究,睡眠障礙是公認的焦慮癥的常見癥狀,此外,睡眠障礙還與焦慮障礙的發生和進展直接相關,其存在關聯性的證據在于,睡眠障礙通常存在于主要焦慮障礙的整個軸線上,其中就包括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廣泛性焦慮障礙、恐慌障礙和社交焦慮障礙等。
睡眠障礙與耳鳴互為因果關系,交叉影響,惡化循環。經過貝泰福醫療科技產品及技術在臨床上的多次實踐得知,耳鳴患者中60%以上患有睡眠障礙。耳鳴是典型的難治性神經功能障礙疾病。
長期失眠會引起人體免疫機能降低和代謝功能紊亂,引發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消化系統疾病等多種疾病。近些年的科學研究證實,睡眠和人體大腦神經系統健康之間存有非常密切的雙向關系,長期睡眠不好會明顯增加患老年癡呆的風險,引發老年癡呆癥。研究發現,在深度睡眠期間,大腦垃圾的被清除率會不可思議地提高10~20倍,因此深睡眠也被稱為大腦垃圾的強力凈化器。由此可見,中老年人如何提高睡眠質量,晚上保持足夠的深睡眠時間,對于預防老年癡呆癥具有多么重要的意義。
睡眠障礙也會引起帕金森疾病,據了解,帕金森病患者70%存在睡眠障礙(包括失眠、異態睡眠和嗜睡)。近來國外有研究者隨訪發現,半數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發病前數年,就已經存在睡眠障礙,如夢魘、說夢話、喊叫、夢中揮拳踢腳,有些患者表現為入睡困難。
AI無創神經調控是物理干預治療睡眠障礙的世界前沿性生物醫學工程技術,近年研發取得長足進展,有望在未來三年左右獲得藥監局注冊證,為備受睡眠障礙煎熬的患者提供一項安全、有效、經濟、方便的居家診療手段選擇。值得關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