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6-16 已瀏覽::1202
2021年6月6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與北京聽力協會主辦的“2021北京國際聽力學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圓滿結束。本屆大會邀請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丹麥等海內外共60余位專家學者參與主題分享,共有5場主題報告、2場圓桌論壇。現將學術演講與討論的精彩內容整理并分享,希望能推動行業專業發展。
卜行寬,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教授。現任江蘇省耳科疾病與聽力障礙診治中心主任、聽力國際(HI)/ 國際耳鼻咽喉科協會聯盟(IFOS)/ 國際聽力學協會(ISA)江蘇耳科與聽力中心主任、聽力國際(Hearing International,HI)副主席、世界衛生組織(WHO)預防聾和聽力損失工作組專家。
在2017、2018、2019北京國際聽力學大會上,卜教授分別介紹了助聽器服務的需求、現狀和發展方向,WHO《重點輔助器具清單》和《適合中、低收入國家的助聽器技術首選配置文件》、新形勢下我國臨床聽力學與康復聽力學的發展機遇、方向和工作(點擊鏈接查看往期文章)。本次大會上,卜教授結合當前新冠疫情下的交流特點以及《世界聽力報告》的主要內容,分析了國內聽力學發展的新形勢,對我國如何把握《世界聽力報告》帶來的重要機遇作出了展望。
前所未有的機遇
《報告》主要包含四個部分:
聽力貫穿一生的重要性;
耳科與聽力保健的現狀;
當前面臨的挑戰;
世衛針對所面臨的挑戰指出了前進的方向并提出具體方法。
《世界聽力報告》的關鍵信息
《世界聽力報告》是根據2017年《預防聾和聽力損失決議(WHA70.13)》要求編寫的,以證據為基礎的政策性文件,于2021年3月3日“世界聽力日”由世衛總干事發布。該文件是政治動員和行動的工具,也是耳和聽力保健的教育資源,旨在指導會員國將耳和聽力保健納入國家衛生計劃,人人獲得聽力保健(hearing care for all)。
《報告》對政府和專業團體等的要求
《報告》的定項指標
《報告》的定量指標
2021至2030年,各國必須努力實現耳和聽力保健服務的有效覆蓋相對增加至少20%。
已具備的條件
卜教授總結分析了我國執行《世界聽力報告》要求的現有條件:
挑戰
卜教授指出我國聽力保健事業面臨的挑戰最重要的是認識和重視不足。
卜教授指出預防、早期識別、護理和康復是聽力保健的三個關鍵,通過強化的衛生保健體系進行以人為本的耳和聽力保健整合,能夠克服所面臨的挑戰。耳聽保健基層整合的預試驗證實是可行的,需要做到以下三點:出臺政策、領導重視和經費支持是關鍵;培訓、篩查和建立數據庫等技術操作;加強動員、管理和后續服務。
卜教授總結說,《世界聽力報告》是我國聽力學發展的強烈催化劑,我國政策和法律法規給聽力學發展提供了基礎,使我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們要充分學習和吃透世衛《世界聽力報告》、我國《醫衛健促進法》、醫改和《健康中國行動》精神,從以治病為中心(“小健康”)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大健康”)轉變,加強基層培訓,做好醫聯體工作。
最后,卜教授呼吁聽力行業的相關從業人員要一起努力,“立即行動起來,通過公共衛生行動,促進我國聽力學發展,實現人人獲得聽力保健!”(編輯: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