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最擔心什么?”
當你向中老年人提出這個問題,他們的回答也許不是“不能長命百歲”,不是“沒有子孫滿堂”,很可能是“無法自己照顧自己”。
只要能自理就好,這是多少老人的晚年心愿,可當認知癥越來越高發,許多人的心愿只能落空了。
隨著我國快步進入老齡社會,神經功能障礙已經成為發病率最高、醫保負擔最重的慢性疾病,老年癡呆發病率更是不斷上升,已經成為國人揮之不去的“心患”。
認知癥偏愛中國老人,為什么?
近期,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子刊《柳葉刀-公共衛生》發布了中國專刊,聚焦國內的老齡化趨勢所導致的健康問題,對國內60歲以上老年人的輕度認知障礙以及危險因素做了全面系統的研究。
這項研究在2015年3月~2018年12月期間展開,涉及12個省市96個地點,選取了46011名60歲以上的老人。經過詳細的統計,國內的阿爾茨海默癥、血管性癡呆癥、其他失智癥、輕度認知障礙的患病率很高。
具體來看,國內60歲以上的群體中,阿爾茨海默癥患病率3.9%,血管性癡呆癥患病率1.6%,其他失智癥為0.5%,這意味著國內60歲以上的群體中,三種病的患者分別達到983萬、392萬和132萬。
聽力損失尤其是中樞聽覺處理障礙是認知功能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且阿爾茨海默病與中樞聽覺處理障礙相關更為顯著。
聽力損失可影響語言理解,影響溝通和交流,聽力損失和認知能力下降互為因果。
純音聽力測試結果>40dB HL的中重度聽力減退患者,老年性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病風險為正常人群的 1.4~1.6 倍,患者聽力每減退10dB,其發生癡呆的風險增加20%。嚴重聽力損失老人比聽力正常老人的癡呆癥發病率高5倍。
老年人由于聽覺系統衰退可出現雙耳對稱性感音性聽力異常,即年齡相關性聽力減退,其中50歲以上人群聽力減退患病率達30%,而60歲以上人群其患病率可高達35%~55%,遠高于全部人口17%的患病率。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中國有7000萬聽障殘疾人。
另外, 65歲以上人群中,至少有 10%的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人群中約 1%的人已進展為阿爾茨海默病。近年來研究發現,老年人可同時罹患聽力減退和認知障礙,且兩者可能互為加重因素。
聽力治療——改善認知的良方
盡管多達 80%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可進展為阿爾茨海默病,但通過適當干預又可以逆轉其進程。中華醫學會提倡:早檢查,早干預。
因此在篩查認知功能檢查中增加聽力測試將有助于早期識別、診斷和干預認知障礙,防止其進展為阿爾茨海默病。而聽力治療也可改善患者當前的認知功能障礙。
包括助聽器在內的聽力治療則是解決癡呆患者聽力下降和行為癥狀的低成本、低風險、非藥物學方法,并有望成為防治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策略之一。
一項納入15例聽力減退患者的研究顯示,以社區為基礎,采用助聽設備和交互式聽力訓練的干預措施, 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
2017 年由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率先開展了一項通過聽力治療改善認知功能障礙的隨機可行性試驗性研究。
該研究給予聽力減退患者雙側入耳道式助聽器干預, 6個月后隨訪結果顯示,聽力治療可有效改善聽力和記憶,減輕聽力減退患者的認知功能衰退
貝泰福(BetterLife Medical)是國際神經功能障礙領域的醫療科技領導者,專注老齡社會發病率最高、醫保負擔最重、全球市場容量超1000億美元的神經功能障礙藍海市場,提供“產品 + 服務 + 網絡”解決方案。
基于腦神經電生理的無創物理刺激干預神經調控產品技術,強調神經功能障礙的生理和心理的交互作用和解決從主觀到客觀的檢測評估問題,數十家醫院10萬余例臨床應用證明了貝泰福的產品技術,其安全和有效性按照相應國際標準進行評估。目前針對耳鳴、耳聾、睡眠障礙、焦慮、抑郁、眩暈、梅尼埃、偏頭疼、神經疲勞等領域的檢測、診斷、治療和康復全周期慢病管理。擁有60余件國內外發明專利的并擁有中美雙注冊證。